浏览次数:
70
2020
-
07
-
08
北京时间7月6日,中国—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。作为中阿合作的重要内容,北斗系统早在2016年就被纳入《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》。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,服务“一带一路”。 多年来,中阿北斗合作务实推进,成果显著。会议期间,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面向阿拉伯国家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抱阿拉伯国家》。 全文如下: 相耀成辉的“天狼星”和“北斗星”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。怀揣着对天地寰宇的敬畏,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从未停止过这样的探索,仰望头顶璀璨星空,思考深邃宇宙奥秘。 璀璨辉煌的阿拉伯文明,自古就有追逐星空的悠久历史与卓越成就。古埃及人以天狼星纪年,计算尼罗河水涨落,指导民众生产生活。在中华文明中,也有类似星座——北斗星。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(即巴比伦文明时期),中华民族以北斗星定方向、辨四季、定时辰,并由此发明了北斗历和指南针,横亘夜空的北斗星成为中华民族指引方向的守护者。 从天狼星到北斗星,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在天文星象领域交相辉映,支撑着两大文明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,攀登科技的高峰,砥砺前行。 牵手“北斗星”,指引梦想的方向 人类在探索宇宙认知的历史长河中,从未停止对时空信息获取手段的探索,导航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的历史。20世纪80年代,一批仰望星辰的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,并以“北斗”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。 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,到2020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,20年来,44次发射,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,55颗北斗二号、三号组...